細菌性角斑病是哈密瓜病害之一,其主要危害葉片和瓜條。如果不及時防治會影響果實的質量,以下是詳細的哈密瓜細菌性角斑病癥狀表現及防治方法。
病害病原
丁香假單胞菌流淚致病變種[Pseudomonas syringae pv. lachrymans],屬細菌。相對濕度70%以上,且持續(xù)時間長,易發(fā)病。低洼地及連作地塊發(fā)病重。
危害癥狀
一、苗期,子葉和真葉沿葉緣呈黃褐至黑褐色壞死干枯,最后瓜苗呈褐色枯死。
二、成株。葉片上初生水浸狀半透明小點,然后慢慢擴大成淺黃色斑,最后病斑中央破裂穿孔,濕度高時葉背溢出乳白色菌液。危害特別大。
三、瓜果。初出現油漬狀黃綠色小斑點,逐漸變成近圓形紅褐至暗褐色壞死斑,邊緣黃綠色油漬狀,隨病害發(fā)展病部凹陷龜裂呈灰褐色,空氣潮濕時病部可溢出白色菌膿。
病癥
苗期染病,子葉和真葉沿葉緣呈黃褐至黑褐色壞死干枯,最后瓜苗呈褐色枯死。成株染病,葉片上初生水浸狀半透明小點,以后擴大成淺黃色斑,邊緣具有黃綠色暈環(huán),最后病斑中央變褐或呈灰白色破裂穿孔,濕度高時葉背溢出乳白色菌液。莖蔓染病呈油漬狀暗綠色,以后龜裂,溢出白色菌膿。瓜果染病,初出現油漬狀黃綠色小斑點,逐漸變成近圓形紅褐至暗褐色壞死斑,邊緣黃綠色油漬狀,隨病害發(fā)展病部凹陷龜裂呈灰褐色,空氣潮濕時病部可溢出白色菌膿。
發(fā)病規(guī)律
病原細菌在種子上或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,成為翌年的初侵染來源。借風雨、昆蟲和農事操作中人為的接觸進行傳播,從寄主的氣孔、水孔或傷口侵入。
哈密瓜細菌性角斑病防治技術
1.進入十一月,晝夜溫差大,早上葉片易出現結露現象,此時葉片也相對較脆,易產生傷口,所以農事操作宜在露水完全干了之后進行。
2.杜絕大水高氮,水量大了之后加上氮的作用,哈密瓜旺長速度更快,這時的葉片較薄較嫩,加上濕度大,極易感染角斑病及其他病害。在十葉至十五葉時,及時的補硼鈣,增加葉片的厚度還?;ū9?。
3.控制棚內濕度,臺風或雨后注意排水排濕。
農藥防治
使用潤德利的角斑潰瘍專用解決配方
●56%丙森鋅.醚菌酯●11%井崗霉素.己唑醇●中量元素水溶肥料●0.3%苦參堿可溶液劑
針對角斑及潰瘍特性,主打細菌,使病菌死亡。具有內吸、保護和治療活性。 可防治白粉病、黑星病、炭疽病、銹病、疫病等。同時,使細胞壁堅實,不容易破裂。